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知识中心首页
个人中心
注册
登录
首页
数据资源
图书
图像
百科
问答
工具书
课程
知识服务
知识图谱
知识脉络
图书专题
知识问答
学习平台
更多
开放平台
文本分析API
概念检索API
同义词API
知识问答API
32009711
可持续发展评估
作者:朱启贵
中图分类:
农业科学
->林业
出版日期:1999-1-1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评估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宏观经济核算和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评估问题。
目录
导言 跨世纪的课题:可持续发展评估
20
阅读
0.1 实践需求的迫切
20
阅读
0.2 理论供给的短缺
23
阅读
0.3 全书的研究框架
25
阅读
1 可持续发展:人类关怀未来
27
阅读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
27
阅读
1.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7
阅读
1.1.2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背景
30
阅读
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33
阅读
1.2.1 发展与可持续性的概念
33
阅读
1.2.2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36
阅读
1.2.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1
阅读
1.3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44
阅读
1.3.1 《21世纪议程》的主题思想
44
阅读
1.3.2 《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46
阅读
1.3.3 《21世纪议程》的特征
46
阅读
1.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47
阅读
1.4.1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48
阅读
1.4.2 社会可持续发展
49
阅读
1.4.3 经济可持续发展
51
阅读
1.4.4 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53
阅读
1.4.5 《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征
54
阅读
2 发展的度量手段——指标体系
59
阅读
2.1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一般理论
59
阅读
2.1.1 指标的内涵
59
阅读
2.1.2 指标的类型
61
阅读
2.1.3 指标的功能
64
阅读
2.1.4 指标体系理论
66
阅读
2.2 发展观的演进
69
阅读
2.2.1 经济增长观
69
阅读
2.2.2 社会发展观
71
阅读
2.2.3 可持续发展观
73
阅读
2.3 发展的度量
74
阅读
2.3.1 经济增长的度量手段——国民生产总值
75
阅读
2.3.2 社会发展的度量手段——社会指标体系
77
阅读
2.3.3 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手段——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84
阅读
2.3.4 发展度量方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86
阅读
3 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国民大核算体系
89
阅读
3.1 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考察
89
阅读
3.1.1 国民经济核算产生的历史背景
89
阅读
3.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92
阅读
3.1.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94
阅读
3.2 可持续发展与国民大核算体系
96
阅读
3.2.1 人类生存与发展系统——国民大系统
96
阅读
3.2.2 国民大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98
阅读
3.2.3 国民大系统运行的“诊断器”——国民大核算体系
100
阅读
3.2.4 国民大核算体系的现状分析
105
阅读
3.2.5 国民大核算与可持续发展
109
阅读
3.3 国民核算范围的拓宽与卫星帐户
114
阅读
3.3.1 国民核算范围的拓宽和变化
115
阅读
3.3.2 卫星帐户
119
阅读
3.3.3 结语
128
阅读
3.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模式——国民大核算体系
129
阅读
4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和方法
135
阅读
4.1 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
135
阅读
4.1.1 环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135
阅读
4.1.2 自然资源的类型
138
阅读
4.1.3 经济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39
阅读
4.2 资源与环境价值论
140
阅读
4.2.1 传统价值观的检讨
140
阅读
4.2.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使用价值
141
阅读
4.2.3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
144
阅读
4.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
150
阅读
4.3.1 现值法
150
阅读
4.3.2 净价格法
151
阅读
4.3.3 再生产补偿费用法
153
阅读
4.3.4 机会成本法
154
阅读
4.3.5 替代市场价值法
155
阅读
4.4 环境估价方法
156
阅读
4.4.1 收入损失型估价方法
156
阅读
4.4.2 维护成本型方法
162
阅读
4.4.3 关于估价方法应用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164
阅读
5 资源与环境核算(Ⅰ)
167
阅读
5.1 环境帐户的种类
167
阅读
5.1.1 自然资源帐户
169
阅读
5.1.2 资源与污染物流量帐户
171
阅读
5.1.3 环境支出帐户
172
阅读
5.1.4 绿色国民经济帐户
173
阅读
5.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正式方法
178
阅读
5.2.1 生物自然资源
179
阅读
5.2.2 非同质可耗竭资源的储量
180
阅读
5.2.3 有发现的可耗竭资源
181
阅读
5.2.4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服务
181
阅读
5.2.5 二氧化碳问题
183
阅读
5.2.6 住户防护支出
184
阅读
5.3 社会核算、真实储蓄和经济福利指标
185
阅读
5.3.1 社会核算矩阵的扩展
185
阅读
5.3.2 政策应用
188
阅读
5.4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福利度量的结论
189
阅读
5.4.1 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的比较
190
阅读
5.4.2 社会核算矩阵
192
阅读
5.4.3 可测性
193
阅读
5.4.4 关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测度可持续性问题
194
阅读
5.5 结语
196
阅读
附录
197
阅读
6 资源与环境核算(Ⅱ)
206
阅读
6.1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方法和应用
206
阅读
6.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07
阅读
6.1.2 SEEA诸版本
208
阅读
6.1.3 SEEA的基本框架
210
阅读
6.1.4 SEEA的试验:案例研究
214
阅读
6.1.5 政策应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核算
218
阅读
6.2 环境资本与可持续收入
221
阅读
6.2.1 引言
221
阅读
6.2.2 环境资本
222
阅读
6.2.3 可持续收入和凯恩斯理论的适应性
224
阅读
6.2.4 结语
227
阅读
6.3 扩展到环境核算的投入产出系统
228
阅读
6.3.1 基本框架
228
阅读
6.3.2 列昂惕夫方法
229
阅读
6.3.3 沙弗和施塔默尔方法中的环境保护支出
232
阅读
6.3.4 国民经济核算与外部支出和防护支出的综合
238
阅读
6.3.5 结语
241
阅读
6.4 环境核算:总是与建议
241
阅读
6.4.1 引言
241
阅读
6.4.2 关于SNA的评论
243
阅读
6.4.3 防护支出:识别与核算方法
245
阅读
6.4.4 卫星帐户中自然资产的实物估价
248
阅读
6.4.5 市场化自然资源折旧的方法
249
阅读
6.4.6 完善和综合的货币估价方法
251
阅读
6.4.7 结语
253
阅读
6.5 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的构想
254
阅读
6.5.1 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的目的
254
阅读
6.5.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分类核算和分类标准
256
阅读
6.5.3 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257
阅读
6.5.4 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的编表类型和编表方法
259
阅读
附录
260
阅读
7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述
265
阅读
7.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65
阅读
7.1.1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65
阅读
7.1.2 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71
阅读
7.1.3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72
阅读
7.2 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74
阅读
7.2.1 世界银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74
阅读
7.2.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供的启示
275
阅读
7.2.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
277
阅读
7.2.4 世界银行对OEC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调整
278
阅读
7.3 英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83
阅读
7.3.1 指标体系框架
287
阅读
7.3.2 指标体系的模式
288
阅读
7.3.3 指标体系在微观或地方上的应用
291
阅读
7.3.4 指标体系的作用与不足
292
阅读
7.4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
292
阅读
7.4.1 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293
阅读
7.4.2 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评价
297
阅读
8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
300
阅读
8.1 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
300
阅读
8.1.1 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300
阅读
8.1.2 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301
阅读
8.1.3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04
阅读
8.1.4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具有的特征
305
阅读
8.2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0
阅读
8.2.1 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
310
阅读
8.2.2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311
阅读
8.3 可持续发展综合测算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
319
阅读
8.3.1 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
320
阅读
8.3.2 构造判断矩阵
321
阅读
8.3.3 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325
阅读
8.3.4 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
328
阅读
8.4 可持续发展综合测算方法之二——主成分分析法
329
阅读
8.4.1 基本原理
329
阅读
8.4.2 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步骤
330
阅读
9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社会经济政策
336
阅读
9.1 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
336
阅读
9.1.1 积重难返的人口危机
336
阅读
9.1.2 剑拔弩张的资源危机
340
阅读
9.1.3 每况愈下的环境危机
344
阅读
9.1.4 捉襟见肘的科教经费
347
阅读
9.2 社会经济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350
阅读
9.2.1 社会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运行的“保护伞”
350
阅读
9.2.2 世界银行提出的政策矩阵
352
阅读
9.2.3 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矩阵
353
阅读
9.3 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国际经验
355
阅读
9.3.1 经济政策
356
阅读
9.3.2 环境政策
360
阅读
9.3.3 环境管理
362
阅读
9.4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363
阅读
9.4.1 人口政策
364
阅读
9.4.2 自然资源政策
366
阅读
9.4.3 科教政策
368
阅读
9.4.4 财政政策
371
阅读
9.4.5 金融货币政策
374
阅读
9.4.6 产业政策
376
阅读
9.4.7 结语
378
阅读
9.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政策的结合:问题与对策
379
阅读
9.5.1 环境保护与经济政策不协调
379
阅读
9.5.2 社会发展政策滞后
382
阅读
9.5.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缓慢
384
阅读
9.5.4 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社会经济政策的对策
385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