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个人空间
帮助中心
中国工程院
知识中心首页
科教图书首页
图书
插图
文献
工具书
全部
书名
作者
主题词
标签
目录
全文
自然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自然科学机构
医药卫生
医药一般理论
医药现状与发展
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工业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工程
冶金工业
金属
自然科学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数理化
数学
力学
物理学
化学
晶体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生物科学现状与发展
交通运输
综合运输
铁路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农业科学
农业一般性理论
农艺学
林业
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
天文地球
天文学
地球物理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学
测绘学
地质学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理论
环境污染及防治
安全科学
航空航天
航空
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所有分类>
收起
32002538
中国儒家
作者:陈志良
中图分类:
综合性图书
->
丛书
学科分类:
理学
出版日期:1996-11-1
主题词:儒家-中国-读物
分享到:
阅 读
收 藏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内容简介
本丛书服务于当代,努力用通俗的笔法,优美的文体,向饱学之士,向寻常百姓,系统、通俗、酣畅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子学——儒家之初
20
阅读
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1
阅读
德字小考
21
阅读
年少而好礼的帝王后代
23
阅读
栖栖连连的仁者
25
阅读
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
28
阅读
儒家学说的核心:爱人
31
阅读
二、孔门弟子的典范
33
阅读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33
阅读
孝圣曾子
34
阅读
述圣子思
35
阅读
复圣颜回
36
阅读
隐圣子夏
38
阅读
孔门弟子形形色色
39
阅读
三、孔子儒学的传人
41
阅读
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
41
阅读
祖述尧舜、宗师什尼的辩儒
43
阅读
性善论与人皆可以为尧舜
46
阅读
仁政说和王道论
48
阅读
万物皆备于我和养浩然之气
50
阅读
四、儒家传承的别宗
52
阅读
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52
阅读
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53
阅读
性伪论和礼法并施
55
阅读
苟子与中国儒家
57
阅读
五、儒学的流变与框架
59
阅读
儒分为八与儒学流变
59
阅读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1
阅读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框架
62
阅读
早期儒家学说的基本特点
64
阅读
儒家与诸子百家
67
阅读
子学的历史地位
69
阅读
第二章 经学——儒家之显
72
阅读
一、经学初兴
73
阅读
二、罢黜百家的醇儒
76
阅读
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
76
阅读
天人三策和群儒之首
77
阅读
天人感应论与灾变谴告说
80
阅读
三纲五常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82
阅读
董仲舒如何依经决狱
84
阅读
董仲舒的死刑和历史的沉思
85
阅读
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87
阅读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异同
87
阅读
白虎视会议与经学视角
89
阅读
古文经学大家许慎
91
阅读
党锢固之祸与经学的衰落
93
阅读
融今古文经学为一体的郑玄
95
阅读
四、谶纬之学与经学神学化
96
阅读
什么是谶纬
96
阅读
孔子的神化与方士化的德生
99
阅读
汉光武帝刘秀与谶纬
101
阅读
五、儒家经学的流变
104
阅读
从王肃到孔颖达:经学的统一
104
阅读
宋明经学之衰落
106
阅读
清代经学之复兴
108
阅读
经学的历史地位
110
阅读
第三章 理学——儒家学说的系统化
114
阅读
一、理学之初
115
阅读
二、理学开创者周敦颐
117
阅读
高风亮节,独爱莲华
117
阅读
《太极图说》和儒家本体论
119
阅读
仁义中正和圣人之道
121
阅读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
123
阅读
三、百源先生邵雍的象数学
124
阅读
《皇极经世》与宋儒气魄
126
阅读
四、横渠先生张载的关学
127
阅读
大化秦人的关学领袖]
127
阅读
知大虚即气则无无
129
阅读
民胞物与和仁革之理
130
阅读
五、理学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132
阅读
孟子之后的孟子
132
阅读
一本正经的程夫子
134
阅读
理为天地万物之本的天理论
138
阅读
一二合而为三的造化论
140
阅读
损人欲以复天理的修养论
141
阅读
六、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144
阅读
从祀孔庙的徽国公
144
阅读
宇宙之间一理
147
阅读
理一分殊,月印万川
149
阅读
正君心是大本
151
阅读
穷理为先,力行终之
154
阅读
作为教育家的朱熹
157
阅读
七、理学的流变
159
阅读
理学的延续
159
阅读
理学的历史地位
161
阅读
第四章 心学——儒家学说之变异
164
阅读
一、心学奠基者陆九渊
165
阅读
举首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165
阅读
宇宙便是否心,否心即是宇宙
168
阅读
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170
阅读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171
阅读
以民为心,民大君轻
174
阅读
二、心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176
阅读
上蔡和张九成的心学准备
176
阅读
鹅湖之会,心与理之争
179
阅读
孟子与心学
181
阅读
开明代心学之端的陈献章
184
阅读
三、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186
阅读
龙场大悟和三变定于心学
187
阅读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190
阅读
心即是理,心外无理
193
阅读
致良知,公道与公学
195
阅读
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
198
阅读
四、泰州心学的近代倾向
201
阅读
以尧舜孔子自任的王良
201
阅读
百姓日用即道
203
阅读
赤子良心当下即是
206
阅读
何心德的“异端”儒学
210
阅读
李势的“异端”儒学
213
阅读
五、清代心学的流变
217
阅读
心学的历史地位
220
阅读
第五章 气学——儒家学说之转折
223
阅读
一、气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224
阅读
张载的太和气化论
224
阅读
陈亮、叶适的气学事功论
226
阅读
二、从理学向气学的历史过渡
228
阅读
多钦顺:在理学与气学的分水岭上
228
阅读
理须就气上认取
231
阅读
气学奠基者王廷相
233
阅读
元气即道体
236
阅读
知行兼举和动静交相养
238
阅读
三、明未气学的理论转向
241
阅读
以天下为己任的顾炎武
241
阅读
经学即理学
244
阅读
设计理想社会的黄宗羲
247
阅读
气外无理,心即是气
250
阅读
方以智的质测气学
252
阅读
四、汽学集大成者王夫之的辩证气学
256
阅读
六经责我开生面
256
阅读
太虚一实,理依于气
258
阅读
太虚本动,气化日新
260
阅读
能必副所,行可兼知
263
阅读
理势合一,即民见天
267
阅读
五、气学劲旅的实践气学
270
阅读
颜李学派的奠基者颜元
270
阅读
心想回谈,不如身行为实
273
阅读
实用之学是尧舜周孔真道统
275
阅读
昌明颜学的李恕谷
278
阅读
以复古的旗帜倡导近代精神
281
阅读
王源“破旧立新”的变法设想
283
阅读
六、乾嘉戴震的考据气学
284
阅读
志存闻道,实事求是
284
阅读
气化即道,理在气中
286
阅读
就事求理,履而后知
288
阅读
欲出于性,理存乎欲
290
阅读
气学的历史地位
292
阅读
第六章 新学——儒家学说之近代走向
296
阅读
一、晚清今文学和新学的产生
297
阅读
魏源和龚自珍的开新之学
297
阅读
康有为的公羊学和大同理想
300
阅读
谭嗣同的新仁学
304
阅读
梁启超的新民说
308
阅读
二、儒家新学的延展
312
阅读
严复:第一批留洋的中国儒生
312
阅读
章太炎:最后一位经师
316
阅读
第七章 东方圣学——儒家学说纵横谈
319
阅读
一、儒家的世界观
320
阅读
世界的本原和本质
320
阅读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模式
322
阅读
天人合一与主客体说
324
阅读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
327
阅读
一物两体与阴阳辩证法
329
阅读
二、儒家的认识论
331
阅读
万物皆备于我的先验论
331
阅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经验论
334
阅读
修养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336
阅读
三、儒家的人生论
338
阅读
人为万物之灵,人副天数
338
阅读
为天地立也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天太平
340
阅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43
阅读
儒家的人生选择论
345
阅读
四、儒家的人格论
347
阅读
儒家的人格范畴
347
阅读
圣人与王者
349
阅读
仁者与君子
352
阅读
忠臣与孝子
354
阅读
清官与父母官
358
阅读
儒相、儒将、儒医、儒商
361
阅读
女子无才便是德
363
阅读
贞妇、节妇、烈女
365
阅读
名士、隐士、儒士
367
阅读
儒家人格修养
371
阅读
五、儒家的教育论
373
阅读
儒家与中国古代教育
373
阅读
儒家的蒙学、小学和大学教育
379
阅读
儒家教育经验
386
阅读
第八章 上下五千年——儒家的经典
389
阅读
一、《易经》与易学
390
阅读
二、《诗经》、《书经》与诗书文化
395
阅读
三、“三批”和礼乐文化
399
阅读
四、《春秋》与《春秋》学
405
阅读
五、《四书》的内容
408
阅读
六、《孝经》、《忠经》
422
阅读
更多...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写书评
(不超过2000个字符)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这个是隐藏的空行
最新评论
标签
儒家
经学
气学
心学
理学
学说
历史
儒学
万物
地位
天人
古文
流变
孟子
谶纬
教育
宇宙
奠基者
认识
世界
先生
,理
今文
程颢
一体
同类书籍推荐
精彩笔记
谁收藏过这本书?